精選問題
05.
Catriona 25 y.o. 醫療化驗師
痛症部位:腳麻
Q: 某一天做gym操完腳後,發現左腳大脾感覺比右邊差,然後慢慢擴展至整個大脾,有時會去到小腿,有時行cardio機會去到腳板底,但大脾就持續會麻,照過MRI,靜態睇落去冇移位,應該冇壓住神經,可能係太緊?
A: 你這情況有兩個可能:
第一是臀部肌肉過緊,尤其是臀小肌,其激痛點會像是坐骨神經痛般的由臀部延伸至腿部甚至腳板底;
第二則是梨狀肌過緊,擠壓到坐骨神經,引起麻痺。可用按摩球或滾筒進行放鬆及伸展。
但仍建議讓物理治療師檢查和評估一下,因有機會是由足弓開始出現問題,影響到下肢生物力學,繼而出現盤傾歪斜及旋轉,令臀部肌肉未發於適當位置發力,所以梨狀肌可能是代償過勞。不然放鬆後再做運動也會再次復發。
07.
Kinen 25 y.o. 學生
痛症部位:腳踝
Q: 大約一年前行山嚴重拗柴,之後隻腳踭就好脆弱,一年內同一隻腳扭親咗三次。到而家每次旋轉隻腳踭,都持續會有啲咔咔聲,感覺入面仍然有粒嘢鬆鬆地。雖然照完MRI醫生話冇乜大礙,但想知究竟我需唔需要擔心?
A: 腳踝扭傷復原不好,韌帶支撐力不足,很容易會出現繼發性扁平足,站立、行走的時候足弓塌陷,繼而增加了關節受傷的風險。
旋轉腳踭有咔咔聲,有機會是軟組織沾黏引致關節活動不順或有錯位先兆,建議可接受衝擊波治療,能有效破壞患處發炎的軟組織,從而刺激新血管生長, 加速血液循環及喚醒細胞的自我修復功能。
目前若沒有痛症的話則無需太擔心,但仍然建議積極去利用復康運動以重新建立腳踭的穩定性,以免日後運動時會十分容易會再受傷。
02.
Erica 25 y.o. Recreational cyclist
痛症部位:髖部
Q: 踩單車時嗰陣大腿外側dull pain同audible snapping 做hip external rotation會sharp pain thank you:) !
A: 你這個情況很大機會是髂脛束ITB過緊造成外側疼痛,因為在膝關節屈曲至30度時,髂脛束未端是最易接觸並摩擦股骨外髁。過量活動摩擦股骨而引發炎症。
而你在髖外旋的情況下會有刺痛,很大可能是臀大肌、臀中肌及闊筋膜張肌過緊,拉扯到髂脛束。
你可以試試利用按摩滾筒進行放鬆及再伸展臀部肌群。但若情況持續,則建議進行超聲波或衝擊波減輕痛感和消炎;以及找專業人士檢查腳型,因膝內翻(O型腿)及扁平足都會增加髂脛束被拉緊的機會。
04.
Miss Choi 21 y.o. Engineer
痛症部位:下背近patpat
Q: 我下背近patpat的位置痛,尤其右邊。兩年前試過打噴嚏後劇痛,之後醫生開消炎止痛藥就好咗少少。之後都會一時時就痛,尤其gym/烏低身拎重野。最重係直腳烏低身嘅時候!
A: 你這個情況我們會比較擔心是椎間盤突出的問題,因一些會增加腰椎壓力的動件,例如打噴嚏、往前彎腰、拎重野、做gym等都會加劇你的痛楚。而直腳彎腰更有可能是因為拉扯到神經線。
建議你盡快讓物理治療師評估及檢查情況,因嚴重的椎間盤突出有機會不能完全復原,甚至要做手術。
另外亦建議進行復康運動如普拉提核心訓練,及強化腰部核心肌肉,以免日後容易再度復發。
08.
Chuen 23 y.o. 醫護
痛症部位:雙膝
Q: 有時企得太耐腰痛, 雙膝內外側特別酸痛。 有扁平足,小腿外側肌肉粗壯。 懷疑自己有腿超伸, 企有時會不經意鎖實膝頭。
A: 你這情況可能有Sway back posture的問題,站立時膝部鎖死易有膝超伸,盤骨繼而往前移,久站後壓力便會累積在下背位置。
建議可試試利用按摩滾筒去放鬆大腿前、後及內外側。
但若已達至明顯的小腿外側肌肉粗壯的情況,則代表長久以來的步姿發力不正確,如偏向了使用腳掌外側著地,以致令小腿外側肌肉過份發達。
這情況只做自行按摩或拉筋的效果不大,建議利用針灸及衝擊波治療,直接打散肌肉的激痛點後,再調整站姿及步姿。